一、研究所概况
功能材料研究所的发展历程可追溯至2015年成立的环境生态研究所,2022年经结构性重组更名为“先进生态环境功能材料创新团队”。2025年,为对接学校学科发展战略,团队完成系统性升级,并纳入校办产业研究院(所)体系。研究所立足于材料科学前沿,致力于通过创新性研究解决生态环境治理、能源可持续发展及人类健康等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与技术难题,旨在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助力我校高水平学科建设目标的实现。
二、研究方向与成果
研究所的核心研究方向聚焦于功能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其在多个关键领域的创新应用。主要包括:开发用于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先进功能材料;探索服务于新能源转换与存储的新型功能材料;以及研究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的功能性生物材料。
研究所近5年获批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经费项目3项、辽宁省教育厅高校基本科研项目1项、校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5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项。
研究所成员一作发表SCI论文7篇:
(1)Multifunctional FeS2@SRF@BSA nanoplatform for chemo-combined photothermal enhanced photo dynamic/chemodynamic combination therapy.
(2)Multifunctional platinum-doped porous FeS2 nanoparticles for photothermal-enhanced photodynamic ferroptosis combination therapy.
(3)How β-cyclodextrin-loaded mesoporous SiO2 nanospheres ensure efficient adsorption of rifampicin.
(4)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sodium methylsulfonate.
(5)Rheological behavior of particle-filled polymer suspensions and its influence on surface structure of the coated electrodes.
(6)A preliminary attempt at capacitive deionization with PVA/PSS gel coating as an alternative to ion exchange membrane.
(7)Roundup® induces premature senescence of mouse granulosa cells via mitochondrial ROS-triggered NLRP3 inflammasome activation.
三、人才团队
研究所现有成员11名,其中高级职称3名、中级职称5名、初级职称3名。主要从事专业:材料化工类3名、生态环境类4名、生物医药类4名。团队成员最大年龄38岁、最小28岁,以青年教师为主。
每名团队教师人均配置2.6名在校本科生从事实验操作、双创项目及学生竞赛等工作。此外,团队还为负责对接合作企业的青年教师配备了企业合作导师。
四、科研条件
研究所已建成扫描电镜分析实验室、红外/紫外光谱分析实验室、气/液相色谱分析实验室、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实验室、热分析/ICP实验室等,拥有扫描电子显微镜(HITACHI)、差示扫描量热仪(NETZSCH)、热重分析仪(NETZSCH)、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5100)、电化学工作站(METROHM)、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AGILENT)、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气相色谱仪(SP-3420A)、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SHIMADZU)、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THERMO FISHER)等大型分析检测设备10余套,总价值350余万元,能够满足功能材料的制备、表征、分析和测试等一系列实验需求。
五、联系方式与访问渠道
办公地址:沈阳科技学院(沈阳市浑南区全运二西路30号)南校区实验楼A501。
联系方式:13591418881 明老师
办公邮箱:yileiming2@163.com
六、研究所相关照片介绍